大型活动是指由单位(社区)或政府组织,在特定的时间内,面向临时占用或者租用公共场所举办的,由不特定人数参加的公共活动。由于这些活动具有活动公开、人员多、规模大等特点,稍有疏忽便容易引起火灾或诱发骚乱、踩踏事故等意外事件。因此,在活动期间要做好安保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指令的传达,从实践看,就是要及早掌握大型活动信息,严格活动审批,加强现场踏勘,驻点工作,制定好保卫方案,做好必要的检查督促,提高卡口设置,并提前制定好突发事件应急措施。而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和保安公司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需要做好以下7项基础工作: 1、活动提早介入,及早掌握大型活动信息 要想取得安保工作的主动权,就要做到“早介入,早准备”,信息的掌握十分重要。目前,主要是通过政府及文化、宣传、体委等经常举办活动的部门、单位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报导了解大型活动的举办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部门、单位举办大型活动仅仅提前一、两天通知公安机关和保安公司,这样就无法及时掌握活动信息,容易对活动形势估计不足造成工作被动。 对于各类大型活动,尤其是活动规模超过一定人数;在广场、商业繁华地区、主要道路等重要地区、要害部位举行的;有重要领导、重要外宾或影视界、体育界知名人士参加的;活动内容新奇、刺激,很能吸引观众的;在重大节假日和政治敏感时期举行的;活动冠以国际、全国之名举行的,公安机关和保安公司尤其需要提早介入,提前掌握信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对形势进行充分估计,做到早准备、早部署。 2、进行现场勘查,充分掌握活动现场周边环境 现场勘查为大型活动承办条件的确定、保卫方案的制定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能发现存在的某些不安全因素,以及时加以整改。活动现场的勘查要从治安、消防、交通等多方面安全进行考虑,从中心现场到外围进行细致全面的勘查。比如活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舞台等台架设施的位置是否得当,牢固程度如何;活动现场能容纳人数与发放票证数量是否相符;灯光、音响等电器容量是否超载;活动场地是否邻河、沿沟、连陡坡;活动场地周边有无硬件隔离设施;出入口、通道是否宽敞;活动现场车辆通行证种类,领导人员进出道路及其车辆进出道路、停放场地的条件是否完好;活动现场的周围环境对举办活动是否相适宜,等等。对于发现的问题立即向活动主(承)办单位提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解决问题或进行整改,消除不安全因素。例如在广场举办能吸引大量观众的活动,因广场地势开阔,周边没有任何遮拦,而广场又是广大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势必会吸引大量市民围观,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举办此类活动必须加强活动现场的控制,设置硬件隔离设施,防止过多观众拥入活动现场影响活动举行。 在活动举办前夕还需对活动现场进行全面安全措施检查,对活动现场临时设施是否按要求增加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尤其是要加强前期现场勘查时待解决问题的检查。如现场建筑物和临时搭建设施是否牢固;舞台斜坡有无防滑措施;进出口通道是否设置一些指示(警告)牌;防火和电器设施是按规定安装;有贵重设施的场地是否落实值班看护力量;是否需要划定一些观赏区域或非(禁止)观赏区域,活动区域外的一些不易观赏的制高点(如天桥、高架桥、房顶等)是否得到控制等等。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措施不足的,应提出意见,督促活动主(承)办单位进行整改。对督促整改无效的,可开具整改通知书或告知书,提出要求,限期改正,对拒绝整改而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应给予责任人必要的处罚。 3、开展风险评估,全面分析活动各种风险 风险评估是对大型活动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安全漏洞、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可能性的评估。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一是要确定保护的对象及其直接和间接价值;二是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及其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三是哪些安全漏洞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利用的程度如何;四是一旦威胁事件发生,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五是应该策划组织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 只有树立全面的危机管,理念,创建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着力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强预测预报、综合治理,才能防范于未然。例如因场馆设施所引起的危险以及盗窃、抢劫、爆炸,观众参观时人流拥堵造成踩踏伤害以及火灾、漏电、严重污染等。这些危机的产生大多属于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如果不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燃,就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当加强管理,制订出活动的各项管理措施确保活动安全。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新世纪新阶段,公众对大型活动的安全问题日益关注,而政府所提供的安全服务越来越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聘请安保人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保障大型活动的安全。当前,大型活动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不确定因素多等一些基本特点。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型活动不仅数量逐年增多,而且规格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新,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型活动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产业,在现有的条件下,公安机关不可能投入大量警力参与大型活动安保工作,而活动中群众的安全问题又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大型活动的安保,它不仅应当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满足其安全需求。 在我国现阶段,人们普遍认为安保是公安机关的事,而一些政府的领导在安全理念上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民间活动和公共活动定位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中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和责任。为了确保大型活动的安全,有时警方不得不对安保工作进行包揽。导致公安机关承担了本应由主办单位承担的责任,而自身的监督、检查、指导职能反而得不到体现。而许多活动时间跨度长,使得大量警力疲于大型活动保卫,无法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既造成了警力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安保工作市场化机制的建立,还导致了警察职能的异化。因此,聘请专业安保人员,利用社会资源给活动提供安保,公安机关则对许可举办的活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相应警力,协助维持现场秩序,指导督促落实安保措施,协助主办方维持活动现场的治安、交通秩序,及时查处活动中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处置突发事件,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活动的安全。 5、制定安保方案,做到因地制宜、详细全面 制定方案首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活动氛围、新闻炒作和群众对活动的关注程度等因素,作一个充分的估量和预测,掌握活动规模和变化规律,以使制定出的方案切合实际。制定方案要避免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安保力量部署不够合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方案内容一般包括活动概述、组织领导、任务分工、力量安排、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工作要求、交通通讯、后勤保障以及应急措施,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方案可附现场平面图表和安保力量配置图表等。方案中具体的工作任务应结合现场工作布置,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和每个保安人员,做到“定岗位、定任务、定措施、定职责”。 6、制定安保预案,完善各项应急措施 大型群众性安全活动保卫工作具有多警种、多部门联合的特点,不仅涉及警察机关内部的各警种,还要与社会上各相关保安部门协同作战。尤其遇到严重恐怖、暴力案件时,动用警力数量大,时间又极其紧迫,所以处置这类事件的行动方案,不可能在现场临时制定出来,而必须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制定出来,这就是预案。 制订活动安保预案是妥善处置活动中各项突发危机的前提,特别是针对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政治性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和爆炸、火灾、人流拥挤等突发事件,制订严密的工作预案,完善预警机制,确保及早发现并迅速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尤为重要。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必须从最坏处设想,做最充分的准备;必须做好前期处置;坚持动态时空管理的思想,坚持全员动员、核心控制、超员控制、随机跟踪控制的管理思想原则。此外,还应做到闻警即动,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因情施策速控制;保护群众安全,避免激化矛盾的原则。 7、在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保工作预案中应该特别强调机动力量的设置。大型群众性活动中必须留出相应的机动力量以备急需。应急机动力量可以分为防御性的机动力量和攻击性的机动力量。前者主要是为了维护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正常秩序,实行点线面的常态控制,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物、重点目标实行警卫控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它的职责是阻挡、隔离、延迟。后者主要是在局部警力不足时进行增援,应对和防止突发事件向恶性方向发展,是一支强力处置性力量。在大型群众性活动期间,应全面、深入了解当前的形势,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威胁安全的问题,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工作。待命地点的选择可采取远近结合的办法,即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在现场、本部安排相关的应急机动力量。在使用应急机动力量时,要注意方向性、递进性和顺序性;在配置应急力量时,应遵循“宁多勿少、宁缺勿滥”的原则。
|